注册

互联网+三农,全利网助推普惠金融深入发展


来源:中国网

从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到6月24日该计划升级为国家计划,时间只过去了短短的三个多月。然而中国经济却在孕育着一场“万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

从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到6月24日该计划升级为国家计划,时间只过去了短短的三个多月。然而中国经济却在孕育着一场“万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变革。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在“普惠金融”理念的大力推动下,传统金融“互联网化”加快了进程,互联网公司“金融化”开始了大胆探索并实践。其中,“互联网+三农”的提出与践行,最具革命性。

没有农村市场,如何普惠金融?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有7亿农民。一直以来,农村地区都是现代金融的“盲区”,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方面,和城镇地区相比都有很大差距,传统的金融机构配置在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十分有限。

李克强总理提出“普惠金融”,旨在让所有阶层群体和市场主体都能享受到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尤其是农民、小微企业等“融资困难户”。然而事实却有点不容乐观,据《2015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只有27%的农户能够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40%以上的农户难以获得贷款支持。正如中国小额信贷之父杜晓山教授所说,中国普惠金融重在三农,农业是主要产业,农民是主要群体。没有农村市场,普惠金融就很难实现。

互联网+三农,助推普惠金融

在“扶小微助三农”政策感召和“互联网+”之风变革下,肩负普惠金融重任的“互联网+三农”应运而生。其中以互联网金融P2P平台“行业标杆”翼龙贷和“后起之秀”全利网为主要代表。两者皆通过线上理财汇聚、线下风控核实的互联网金融O2O创新服务及扎根三农、服务三农的定位,有效实现了城市闲散资金反哺三农金融。

中国民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以来广受诟病,银行由于其国家信用背书性质,贷款审批环节繁琐严苛,大多需要多方征信数据支持及财产抵押质押等条件。全利网对这一业务的涉入深耕,将大力改善现有民间资本借贷现状,一方面充分满足有资金周转需求的农户、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将压缩高利贷的市场空间,有效遏制民间非法借贷的蔓延,进一步净化民间资本市场,助推我国普惠金融深入发展。

普惠金融,需要更多的“扎根农村”

以往的农村金融服务,大多由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由于其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所以在“亲民性”、“服务性”、“透明性”、“公正性”方面饱受诟病,“靠关系,批贷款”这一中国人情社会特有的现象在这里普遍存在。

同时三农人群虽然贷款需求旺盛,但是额度偏低,小规模的种植、养殖业主通常所需要的贷款金额在10万元以下,这导致大的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深入农村腹地针对三农人群定制特定的金融产品,针对此现象,全利网推出“三农贷”(个人贷)、“小微贷”(企业贷)两种主产品,有效解决养种植大户、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三农工作事关国家全局”,李克强总理在7月22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如是提出。未来,全利网将协同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引金融之活水,在广阔的三农腹地,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强三农之根基。

[责任编辑:陶金]

标签:金融 互联网 三农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