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脱“颍”而上之阜阳颍上县历史大事记(西周--中华民国)


来源:颍上旅游局

西周 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名慎邑,属楚国。 春秋 周景王十五年(前530年)楚灵王到州来(今凤台)狩猎,住于颍尾(今八里垛、沫河口)。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楚灵王自南照镇西开

西周

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名慎邑,属楚国。

春秋

周景王十五年(前530年)楚灵王到州来(今凤台)狩猎,住于颍尾(今八里垛、沫河口)。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楚灵王自南照镇西开通商渠(即清河)引淮水到达胡子国城(今阜阳市)。周景王十七年至周敬王四年(前528~516年)楚平王荒游,在淮河北岸筑水台,以观竞渡之戏(水台在今南照镇渡口附近,名“盐窝子”。遗址有高墩,1980年挖平)。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吴国攻打慎地,被楚太子建之子白公胜打败,“慎”遂为白公封邑。

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慎属泗水郡。

西汉

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部,慎属豫州部汝南郡。神爵三年(前59年)郑吉受封慎邑,为安远侯。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新政,改慎县为慎治,汝南为汝汾。

东汉

建武元年(公元25年)汉光武帝复改汝汾为汝南郡,改慎治为慎县。建武二年(公元26年汉光武帝封其族兄刘赐为慎侯。

三国

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扬州都督王凌反寿春(今寿县),司马懿自率中军乘船沿颍河东下,九日到甘城(县境西北12里店),王凌迎降。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慎县属豫州、汝阴郡。

西晋

泰始元年(公元265元)封陈温为慎子。

东晋

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前秦苻坚派王鉴、张蚝到寿阳(今寿县)援救袁瑾,驻兵慎城(今江口集一带)。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前秦苻坚派苻融率军30万,先到颍口。

南北朝

宋武帝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山西雁门旧县侨置于慎地,名为“楼烦令”(按《宋书》郡县均带官名),属豫州刺史西汝阴太守。明帝泰豫元年(公元472年),移置慎县于合肥(今肥东县梁园镇)。

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建县治于故郑城址,属汝阴郡,更名颍上。

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庞勋起义,据颍口。十二月初,被戴可师击败退走。昭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朱全忠派师古领兵从颍上至淮南,攻击孙儒。大顺元年(公元890年)朱全忠攻打淮南,派刘捍先到淮口,在马头下筑浮桥,准备渡军。

五代

后汉隐帝乾礻右二年(公元949年)唐兵渡淮攻西正阳镇,被颍州将白福通击败。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周世宗亲自领兵征唐,沿颍入淮,命令白重赞带兵驻扎颍上。颍上属河南道颍州,汝阴郡。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亮南侵,宋高宗命令淮西诸军保颍口。开禧二年(1206年)金兵分九路南下,濮散揆等至淮,夺颍口。嘉定十六年(1223年)金、元光二年颍上改属寿春府寿州。咸淳二年(1266年)省县入寿州,后复置。属河南江北行省、汝宁府颍州。

元九年(1272年)枢密院判官行院事董文炳,筑东、西正阳两城,夹淮相望,以阻宋兵。

洪武二年(1369年)以临濠府为中都府。四年,颍州属中都,改中都为中立府。七年,改中立府为凤阳府,辖颍上。颍上丁口5307人。洪武七年(1374年)从江南移来居民14万,到凤阳诸州、县屯垦。成化十六年(1480年)春,地震。秋天久雨不晴,豆、米腐烂。次年瘟疫流行。万历五年(1577年)知县屠隆筑颍城东门堤,人称“屠堤”。并倡议开挖新河,未实施即调任青浦县令。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知县何豸,在城东约半公里处开挖新河,使颍水改道。工未竣而调离颍上。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知县孙应龙,继续完成开挖新河工程,全长1.5公里。

 

顺治十八年(1661年)知县劳亻叔允,在颍城东关外永宁寺旁,建“河洲书院”乾隆九年(1744年) 颍上监生王芹,捐房屋20间,在城关金家巷内建“蔡津书院”(今城关“二小”)。十六年(1751年),县令许晋重修,改名“梧冈书院”。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太平军将领韦志俊、李开方等,率部数10万,二十七日克颍城。县令程钰经南照渡淮南逃,典史漆大经躲藏在南照一豪绅家。

二月二十七日,林凤祥率部来颍,未入城,从新河口渡河北上。三月二十九日,林凤祥从黄河南岸回,经县城住两夜而去。四月十六日,韦志俊从山东临清撤退。沿颍东下,绕至庙台集,渡淮南下。

咸丰五年(1855年)秋,捻军张乐行、葛苍龙等从雉河集到颍北联合武以宽、绳楚等攻颍,至次年四月十一日,从韩家渡南去。

咸丰六年(1856年)四月十日,葛苍龙等攻县东刘集,知县何殿庆率兵“进剿”,教谕黄坤元、和尚镜空、把总李步皆等均被捻军击毙。五月十六日,葛苍龙、马立本率部围城,时参将蔡昌言督兵赴颍州,到十八里铺,知县请援,蔡兵突至,苍龙等转移。六月十二日,苍龙复率部火攻颍城四关,参将蔡昌言、把总王锦等闭城不出。

咸丰七年(1857年)正月,捻军张乐行、龚德树等由雉河集南渡颍、淮,到六安联合太平军李秀成,于二月二十七日合力围攻颍城,到四月十日才退去。

咸丰九年(1859年)正月五日,捻军火攻颍城东、南二关,以诱敌出城一战。知县龟缩城内。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夏,林作霖入颍城办团练。衙役白明密结捻军陶允仁等,于六月十八日开城迎捻军入城,作霖败逃。十二月,捻军首领张乐行,受太平天国爵封为沃王,在颍城西街建沃王府。

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清团练苗沛霖和寿春镇博武,乘张乐行率队远征未回之际,并力合攻颍城两个多月,城破,守城捻军及眷属全部蒙难。

同治二年(1863年)

春,苗沛霖叛清降捻。三月十六日,诱杀颍上知县濮炜等十九人于凤台县境的杨村集。苗拥众踞颍7个月。十一月三日被剿,复又降清。

光绪二、三、四年(1876~1878年)

河南荐饥,妇女结队南下,自卖自身,颍境中年男子无妇者多娶为妻室。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涡阳大饥,刘疙瘩聚灾民数千起义,影响颍上。

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二月,知县耆龄,改“梧冈书院”为“学堂”。

宣统二年(1910年)王镜吾在颍上创办青年学会,入会者100多人。王镜吾为正会长,苏家祥、刘宏西为副会长。

宣统三年(1911年)张学翰在颍上发展同盟会员18人。十一月十六日,寿县革命军张汇韬,率部光复颍上。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日,袁世凯命倪毓芬驰援颍州倪嗣冲。革命军退守颍上。

民国2年(1913年)夏,安徽督军倪嗣冲奉袁世凯之命,从颍上分二路进攻寿县、凤台的革命军。东南路因淮水暴涨,渡淮受阻。倪部所经沿途,百姓深受其害。

1月4日,淮北一带匪势日炽,颍上有印学勤、印学坤兄弟各率党羽三四百人,滋扰地方,劫杀无辜,惨无人道,亦有匪徒冒充军队,抢劫平民。

4月30日,颍上第一个空军驾驶员吴永忠,在航校试验场上空试飞遇难。7月25日,在北京召开追悼大会。

民国5年(1916年)6月11日,以岳毅、高清月为首的革命党人,在龚家集聚众200余人,揭竿起事。7月,据《近代中国国内外大事记》载:自6月21日起,阴雨兼旬,山洪暴发,沿淮河堤漫溢,田禾庐舍尽被淹没,为四五十年来所未有的大水。

民国6年(1917年)春,民国颍上县行政公署征集民工修筑淮堤,入夏堤成。

民国8年(1919年)颍上梧冈学堂学生,受“五四”运动影响,成立“学生自治会”,集会宣传,抵制日货。

民国9年(1920年)颍上旅外学生曹襄忱、宋日昌,在县“明伦堂”组织旅外学生会,印发传单,张贴标语。反对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新道德、新文化。

民国10年(1921年)夏,旅外学生宋日昌从南京大学带回30多本进步刊物,马列主义开始传入颍上。

民国11年(1922年)春,皖系安武军内部互相残杀,部分溃散人员从正阳西逃,经颍上东乡江刘集,沿途百姓,深受其害。

民国12年(1923年)9月10日,曹锟贿选大总统。颍上参加国会的议员汤松年投曹锟一票,受贿5000元。

民国13年(1924年)

夏,“大刀会”首领马兰生倡乱,带领徒众占据江北店、谢桥一带,省安武军第一团团长李荣标派兵进剿,连长徐冠武被道众杀害。

11月,“大刀会”首领相振廷拥众占江口集,皖省当局令安武军第一团李荣标率第三营来颍镇压。

12月18日,李荣标进驻颍城,19日与大刀会战于颍城西北班村湖,相振廷被击毙。

民国15年(1926年)12月,直鲁联军旅长宋永安率部来颍索取粮款,祸害颍上群众两个月才离去。

民国16年(1927年)

3月,广西溃军,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六军、直鲁联军某师等先后来颍,均索粮、款而去。

5月25日,直鲁联军第十四军孙殿英部被国民革命军第五师马祥斌打败,逃至颍城。

5月29日,直鲁联军第二军张敬尧部;第十一军王翰鸣部;第十四军孙殿英部;第二十四军潘鸿钧部;骑兵集团军某团等五大军麇集县境,群众深受其害。由县城至阜阳之大道,横十余里内,居民逃避一空。

6月8日,张敬尧部在舒城被国民革命军打败北窜,道经南照集,勒索银币7000余元而去。

秋,共产党员蔡澄波等从外地回颍活动,发展高祥甫、黄伯安、周健农、吴方伯(以上4人,后均叛变自首)等为党员。颍上始有共产党组织。

11月,国民革命军四十七军高桂滋率部来颍,驻半年,索款近3百万元。

12月,县行政公署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民国17年(1928年)3月,高祥甫、吴方伯参加中共皖北特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8•7”会议精神,组织武装暴动。

4月9日夜,在中共皖北特委的领导下,阜阳举行武装暴动,颍上蔡澄波参加,负责军事指挥。张月槎、赵子云在六十铺领导农民响应,因未做好联络工作,加之倾盆大雨,暴动未成。

秋,中共党组织派卜蕴伯发动县西30多户农民,向地主李成斋进行减租斗争。下半年,中共颍上县建立区委领导机关,高祥甫任区委书记。

民国18年(1929年)中共颍上党组织领导农民运动进入高潮,全县有党员50人,农协会员千人以上。上级党组织派刘东升、李志东来颍,在共产党员丁泮香掩护下,于城南八里河畔回龙阁小学举办党员短训班。

民国19年(1930年)6月,农历五月十五日,匪首李克邦率众占据南照、五十铺一带20多天,掠财约计2万余元。

秋,绳老荒、苇沟沿等地农民开展抗租、抗债斗争。

冬,中共颍上区委派人组织县西18公里处的大店子、卢郢子一带100多户农民开展均粮斗争,均走地主化瑞波粮食250多公斤;茴草根5亩多。并领导新河口搬运工人,向封建把头陈香嘏进行斗争。

2月25日,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撤销皖西特委,改为合肥中心县委,辖颍上。

春,某夜,中共颍上县党组织在城内黄相如家开会,决定在大店子建立颍西游击队。

5月,连降大雨。6月上旬,平地积水丈深,县城内大街行船。大水成灾后,匪首屠憨子、靳邪子等在沿淮润河、赵集等处祸害百姓,船民受害为最。王截溜以下,浮尸恶臭四溢,数百只船上空无一人。民团团总刘以安督剿,被匪打死。

7月29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合肥(皖西)、寿县(皖北)两个中心县委合并,成立皖西北中心县委,辖颍上。

11月3日,黄家坝周围农民近千人,在凤台县委、颍上党组织领导和寿县游击大队的支援下,举行武装暴动,因敌众我寡,弹尽无援而失败。中央军委巡视员、游击大队长李英、寿县县委负责人曹鼎、凤台县委负责人唐志远、颍上党组织负责人程东方、黄家坝党支部书记黄子贞等领导人和游击队员共83人壮烈牺牲。

民国21年(1932年)

5月12日,邝继勋军长率红军攻破正阳关。八里垛郑纯夫(共产党员)带领夏保林等10余人的一支游击队编入红军。驻霍邱的国民党独立四十旅宋世科弃城,经过颍上北逃。

5月15日,县民团杨承轩、叶育三带领民团从杨湖镇经八里垛,进犯正阳关红军。邝继勋率红军进驻霍邱。

5月29日,颍上民团王承先、吴幼辰及第一区区长甄子辅率队渡淮,与红军战于霍境的田家岗、宜兴台等处。甄子辅被击毙,民团败退淮河北岸。

7月,中共颍上县委在县西三十铺小学召开支部书记以上干部扩大会议,县委书记黄伯安主持。决定7月15日举行暴动,并做出五项决议。7月15日拂晓,三十铺暴动开始,因条件不成熟,事机泄漏,遭到敌人镇压。

11月,中共城关支部领导颍城工人进行斗争,要求增加工资百分之二十,取消会捐。

民国22年(1933年)

春,三十铺暴动失败后,中共寿县中心县委派组织部长钱东桥(后叛党)来颍,主持恢复组织和改选工作。姜磐石任书记。

6月24日,河南大土匪杨黑子、刘德胜等率众万余,由阜阳窜入颍上南照集一带,烧杀、抢掠,人民受害惨重。

8月4日,阜阳匪首张学狼(良)及颍上匪首李捷三,窜扰颍境四方,居民生命财物损害惨重。团总彭显光、保长吴子明带队围剿,被匪打死。匪众饱掠后,踞南照5日始去。

8月10日,河南省保安司令程子宜率队由阜阳东进,匪闻风逃窜到太和县境。后匪首张学狼(良)被颍、阜、霍、固四县联防主任、前安武军李荣标缉获正法;李捷三被颍上县长刘焕东缉获枪决。

10月,匪首王家彦,聚匪徒于淮河南岸的高塘集、薛集、周集、汪集等处。颍上县长卢子明调队沿淮布防。豫、皖、鄂剿匪司令刘镇华又率队进击,匪由南照集西曹台子以上渡淮逃窜。

民国23年(1934年

中共寿县中心县委出了叛徒,颍上县党组织同时遭到破坏,县委书记姜磐石等人被捕入狱(后叛变)。颍上早期党组织基本终止活动,直到解放战争后期,才重新建立党的组织。

民国24年(1935年)

秋,王岗铺创办一所“晓庄师范”型的“颍上县甘罗乡村教育社”。1937年,被迫停办。

民国25年(1936年)

国民党颍上县政府征调全县各乡民工修筑县境的“归祁”(从河南归德至安徽祁门,过境长70公里)、“归信”(从河南归德到信阳,经颍上境22公里)公路。同时,县举办土地陈报,测绘全县田宅。

民国27年(1938年)

4月下旬,成立“安徽省民众动员委员会颍上县分会”(简称“动委会”)。国民党县长兼主任委员、共产党员戴飘任指导员(戴调离后姚士章继任)。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起来抗日救国。

5月,颍上县“妇抗会”成立,举办两期妇训班,培训妇女骨干60人。

5月24日,日本侵略军飞机3架,轰炸颍上县城约1小时,死伤居民100多人。25日午前,日机9架,分3队,再次轮番轰炸颍城,虽人员伤亡不多,但烧毁房屋1000多间。

6月3日,日军侵占凤台县城,继续南下西进,攻占鲁口孜、沫河口和杨湖镇后,复又龟缩淮南。5日8时,日机轰炸淮河新渡口浮桥和扫射难民。

秋,日军乘汽艇溯淮西上,经淮河的唐垛湖、垂岗集一带,遭到第三十四游击纵队杨席清部的阻击,毁敌汽艇10多艘,毙敌100多人。

8月,国民党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水夺颍入淮。颍上平地水深丈余,县境全部受灾,至冬水未退尽。物价飞涨,市场出现抢购粮食现象。

民国28年(1939年)

春,国民党县政府征调全县民工沿颍河筑堤。

7月31日,伏汛盛涨,黄河决口未堵,淮、颍河堤漫决,波涛万顷,庐舍荡然。

民国29年(1940年)

春,国民党颍上县政府,为分颍河黄水,由乌江经济河入西淝河,征调县北民工沿济河筑堤。

2月,县“动委会”指导员姚士章(共产党员)离颍他去,“动委会”活动终止。

民国30年(1941年)

春,新四军驻县北江口集、宋井子、东古城、新庙集等处十余日,后撤离。

民国32年(1943年)

秋,国民党县长仇天民主修的《颍上县志》仅完成草稿(未刊印),主编张星桥。

民国33年(1944年)

4月24日,日军第二次攻占鲁口孜。25日,占领沫河口,沿颍河西上,27日颍城沦陷。

5月5日上午,日机1架,袭击县西四十铺国民党军队骑八师司令部,卢广伟师长阵亡。7日,国民党暂编十四师三团黄冠伟营与日军激战于五十铺一带,日军败退。10日下午,收复颍上县城。12日收复杨湖。日军龟缩田家庵、寿县等地。颍上全境光复。

民国34年(1945年)

9月25日,在县城南关体育场举行提灯会、放焰火,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民国36年(1947年)

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野六纵十七师,攻克颍城,后又撤离。

民国37年(1948年)

1月4日,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第六分区,在颍上沙北正式成立阚疃县,辖江口、龚集、杨湖、金沟、焦岗5个区。刘道成任县委书记,杨金辉任县长,吕新扬任副县长。

3月,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第六分区副司令员夏云飞,代表分区党委在龚集北边后化村召开会议,宣布正式成立中共颍上县委会和颍上县民主政府。杨金辉任县委副书记,吕新扬任县长。

4月,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第四分区,在颍上沙南,包括现在阜南县的一部分,成立颍阜县民主政府。县委书记张世荣,县长何杰之。建立中村岗、黄岗寺、曹集、朱寨、南照等5个区政权。

春,大雨淹麦。秋,大旱150天,麦种在干土里。

5月,豫、皖、苏六分区党委派王新成任中共颍上县委书记。

8月,4日夜,四分区司令员宋文率三团、警卫营和颍阜县、区武装,近逼城西五里湖一带。9日,包围颍城。10日下午,占领颍上县城。11日,又主动撤走。

11月2日,国民党五十五团配合凤台县保安团向龚集一带“扫荡”,因众寡悬殊,颍上县委副书记杨金辉在突围时壮烈牺牲。为纪念杨金辉烈士,龚集曾改称“金辉镇”。

12月,颍上县人民群众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支援“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先后两批支援常备担架103副,共300多人,土白布2670米,白细布506米,军鞋2.78万双,麻袋2609条,现款(中洲币)6.3万元,小麦146.77万公斤,杂粮414.27万公斤,烧柴449.36万公斤。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纪昱]

标签:民国 阜阳 大事记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