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合肥的“高度”:综合管理水平“天天向上”


来源:人民网

“只有党委政府带头勤干务实、打造诚实守信的党风政风环境,一个城市文明的素养才能更好地形成。不仅如此,合肥市还坚持关爱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常态化帮扶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中国好人。

 

道德高地:好人之城看合肥

榜样的力量除了来自于政府,还有我们身边一个又一个普普通通但道德高尚的好人,“好人精神”让合肥充满了活力与希望。“中国好人看安徽,省会好人看合肥!”从“磨店佳话”、“大义父亲”、“仁义兄弟”的道德佳话,到“最美乡村教师”、“最美护士”、“最美的哥”、“最美红领巾”等好人如潮的“好人合肥现象”。截至目前,合肥有107人(或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徐辉、胡文传、沈浩、周传金4人成为全国道德模范,6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先后有24人荣获全省道德模范和提名奖称号,数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名,让合肥成为真正的“好人之城、道德高地”。

“好人合肥现象”并非偶然,不仅有积淀厚重的美德传承,更有与时俱进的打造磨砺。近年来,合肥市在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进程中,始终把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大力传承中华美德和雷锋精神。通过“合肥好人颂”文艺展演、道德礼仪巡讲、道德讲堂宣讲、好人故事大赛、好人网络访谈、画家给好人画像、制作好人明信片和张贴画、邀请好人看戏观演和旅游等多种形式,不断放大“好人效应”。最近,合肥市文明办还拍摄了几部微电影,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好人主题,由这些好人亲自出演,以微电影这种最时尚的载体,宣传、营造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环境。

不仅如此,合肥市还坚持关爱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常态化帮扶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中国好人。例如,全国道德模范徐辉被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国好人”李祥斌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胡文传、周传金被分别安排到省级以上文明单位工作,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张仁强在创业中获得20万元“道德信贷”,等等,形成了“让有德者有‘得’,让好人有好报”的良好社会氛围。

“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引领,社会发展更需要积德扬善的精神力量支撑。”来自合肥市文明办的数据显示,如今,道德建设已成为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坚强基石:成功举办全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合肥市委与光明日报社连续3年举办了“思想道德建设合肥论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全国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一个品牌,“好人之城、道德高地”已逐步成为合肥的一张新名片。自2012年8月14日以来,全市共建立各类道德讲堂1335家,道德讲堂总堂14家,“千家道德讲堂”联盟已经形成了“一家讲堂活动、千家组织收看、数万网民评议”的生动局面,让广大市民感受到道德的正能量,引领全民向善向上。而在创新开展的道德讲堂“大篷车”巡讲活动中,“大篷车”开进学校、社区、工地、企业、监狱以及一些机关单位,让更多的基层群众感受道德讲堂的滋养涵育。此外,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争做文明有礼合肥人”为主题,深入地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活动,让广大合肥市民在参与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市民的道德修养。

文明载体:从细节培育美好未来

“随机走进一个小学生家庭里,你会发现,家长们为了能给孩子树榜样,会互相比着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魏常年以这个小故事为例,讲述合肥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从细节入手培育的“文明载体”。

近年来,合肥市深入实施灵魂铸造、文化引领、环境净化、阵地建设、社会关爱“五大德育工程”,通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广泛开展“日行一善”、美德少年评选、“我的中国梦、道德小讲堂”、“最美合肥人”征文摄影大赛、文明小博客、节日小报、学习雷锋、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优秀童谣征集传唱、中华经典诵读等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爱学习、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引导广大青少年崇德向上、快乐成长,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也受到中央文明办的充分肯定。“事实证明,‘小手拉大手’不仅培育了孩子们良好的文明素养,而且还对成年人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促使广大家长积极向孩子看齐,一起加入文明创建的队伍中。”

同样的,以社区为“文明细胞”的文明创建载体,也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里释放着文明的花香。合肥市每年组织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市场、文明餐桌等创建活动,以街道、社区为单位,组织社区群众开展家庭与家庭、社区与家庭、单位与社区之间很有特色的联谊活动,为社区群众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连续举办了三届“邻居节”和全市“幸福小区”评选活动,倡导养成“与邻为善、互助友爱、明礼诚信、和睦共处”的新型邻里关系。这些充满了关爱与幸福感的活动,让文明之花潜移默化地开放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心中。

行走合肥:城市文明创建只有“进行时”

就在接受本网采访的前一天,魏常年刚刚随同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继续参加“行走合肥”的调研活动,用踏实的脚步丈量城市文明的路线,用扎实的作风发现和解决“文明瑕疵”。

“如果坐在车里走马观花地看,看到的都是好现象。只有亲自用脚走、弯下腰去看,才能发现哪块地砖松动了、哪个指示牌歪了,这就是‘行走合肥’的意义所在。这一次专门去的瑶海区,说实话,去年底和今年初迎接全国文明委‘大考’时,国家检查组抽查的16个项目中,瑶海区占了7个,着实令我们捏了一把汗。”魏常年告诉本网,作为合肥市的老工业基地,瑶海区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老旧厂房、老旧小区、棚户区,环境复杂、基础薄弱。“更兼之,火车站和汽车东站都在瑶海境内,平均下来每天的人流量都在10万次以上,就算只有少数乘客扔烟头,那也是不得了的事。”

令人没想到的是,恰恰就是这“底子最薄”的瑶海区,在迎接大考时成为了合肥市的一大亮点:火车站区域面貌一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取代了商业广告,营造出清新脱俗的视觉效果和积极向上的文明氛围;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火车站广场不间断地有综治办人员巡查,随时发现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志愿服务遍地开花,既有引导车辆、行人快捷通行的交通引导员,又有岗亭里随时预备的各种救急物资。

“瑶海区下大力气进行文明创建,有不少令人难忘的人和事。区委书记带头上街去铲‘牛皮癣’,有个综治队员为了整治乱摆摊、乱设点,手指头都被违章小贩咬掉了一块肉;老旧小区改造时,老百姓倚在门框边,亲眼看着经年累月的垃圾被一点一点清运干净,重新铺设上了沥青路面、重新拥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拍手叫好……”魏常年赞叹地说:“瑶海区不仅成为合肥市文明创建的闪光点,更让我们对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之后,文明城市工作的持续发力有了更大的信心。”

文明创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吴存荣看来,“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既是合肥的骄傲,也是我们走进更加文明城市的一个新节点,这个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对我们来说更是激励,未来还有更艰巨的任务要面对。”吴存荣表示,合肥市将以此为契机,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全面”,以此来指导合肥文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按照文明城市的建设要求,合肥市还需要围绕全市市民素质的提升、整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来做工作,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府投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需要加大舆论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实现标本兼治,使全市市民整体素质极大提升、文明素养极大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极大提升、小康建设水平极大提升,最终长久地、真正地实现文明城市的称号。”

编者手记:全国文明城市,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称号,会否因为“阳春白雪”,而让普通市民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呢?

事实上,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恰恰与每一个市民的衣食起居休戚相关。当经济发展带来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时,有质量的生活和更加规范的社会秩序,就会成为市民对生活品质的必然追求。假设一下:若是合肥人开着宝马车,却行驶在秩序混乱的马路上;或是住在宽敞的房子里,门口却堆积垃圾如山;再比如,衣食无忧之后却没有精神寄托,迷失在水泥森林包围的物质世界里……所以,别说“那都是政府的事儿”,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恰恰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当一个又一个“金字招牌”出现在合肥市的荣誉墙上,从初建时只有5万人的江淮小邑,到现如今坐拥800里巢湖和770万人口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副中心,合肥的外向度与美誉度日益提升,与这种发展速度相匹配的是城市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高度,正是每一个市民值得骄傲的所在。

[责任编辑:王娟安徽]

标签:全国文明城市 高度 天天向上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