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53岁女子从小被领养寻根26年仍没结果 将来安徽寻亲


来源:安徽网

“只想知道自己的家在哪,自己到底是哪里的……”电话里头,53岁的徐兆玲说到这,声音已经哽咽,一度沉默后,终于还是哭出了声。看到领养记录后,徐兆玲开始偷偷在南京寻亲,最初,她托朋友在南京一家报纸上,登了一则寻亲广告,但石沉大海,没有激荡起半丝涟漪。

1

资料图

原标题:53岁女子从小被领养寻根26年仍没结果将来安徽寻亲

“只想知道自己的家在哪,自己到底是哪里的……”电话里头,53岁的徐兆玲说到这,声音已经哽咽,一度沉默后,终于还是哭出了声。1963年,她被青岛一户居民从南京儿童社会福利院领养,1989年她便开始了漫漫寻亲路,但至今无果。今年5月份,老邻居称,徐兆玲的老家很可能在安徽,这让她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她和妈妈长得不像

徐兆玲,是她的第三个名字,随第二个养父姓;她的第二个名字是叫刘艳,是养母改嫁前,第一个养父给她起的。而第一个名字,徐兆玲不知道,她甚至不知道亲生父母在遗弃她时,是否给她起过名字。

在小时候,徐兆玲与小伙伴玩,常常被他们骂,“你是捡来的”“你是要的”,徐兆玲不相信,她跑回家问母亲,又问姥姥,母亲安慰她说,他们吃得没我们好,他们才是呢。徐兆玲相信了。

后来,渐渐长大了,与自己一起玩的小弟小妹们,都从姥姥家被接走,跟着母亲生活上学了,只有徐兆玲还留在姥姥身边。“家里你最大,姥姥年纪也大了,你跟着她照顾她,也算给妈妈减轻负担好不好?”徐兆玲听话,她跟着姥姥生活,只有周末偶尔才会被接到母亲家住一晚。

随着年龄增长,徐兆玲发现自己与母亲、几个弟妹长得都不一样。“他们几个都随母亲,高瘦高瘦的,我就矮胖的。”偶然一次,徐兆玲在户口本上,赫然看到“徐兆玲从南京儿童福利院”迁入青岛的户口信息,让她对自己的身世起了疑心。

 

寻亲火车票堆成山

徐兆玲与姥姥单独生活,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是经济十分困难,初中毕业后,姥姥再也供不起她念书了。15岁的徐兆玲去工厂打工,人家嫌年龄太小,只能做临时工,16岁时,她才顶替别人,当上了出纳。

1984年,徐兆玲与现在的丈夫结识并结婚,婚后生有一个女儿。女儿的降临,让她体会到做母亲的快乐与幸福。而寻找自己亲生父母的事,也让她牵挂更深。

1989年,徐兆玲找到南京儿童社会福利院(原南京婴儿院),在一堆档案室里,翻出了记录:1963年1月2日出生(福利院工作人员估计的出生日期),同年2月27日由南京下关区二板桥派出所送往南京儿童社会福利院,6月29日被领养到青岛。

看到领养记录后,徐兆玲开始偷偷在南京寻亲,最初,她托朋友在南京一家报纸上,登了一则寻亲广告,但石沉大海,没有激荡起半丝涟漪。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姥姥、养父母都去世了,也没有跟徐兆玲提起她的身世,而徐兆玲也真正开始踏上了寻亲的道路。只要有空闲,她便往南京跑,二板桥派出所附近是她跑的最多的地方。她的行头很简单,一大摞寻亲启事,加一大桶浆糊,一张一张寻人启事地贴,有人驻足观看,对徐兆玲身世都很同情,但也提供不了有利的信息。

每去一次南京,就有两张火车票,徐兆玲把火车票都留着,如今都快堆成小山了,女儿偶尔开玩笑说,“妈,你这些年挣的钱,都给铁路做贡献了。”

每次出去,徐兆玲都给自己打气,这一次一定能找到,而无功而返时,是希望的又一次破灭。

 

再来安徽碰碰运气

直到今年五月份,徐兆玲听一位志愿者提起,南京有不少被遗弃的婴儿都是从周边省份过去的。

这似乎又给徐兆玲开启了一条新的路子,她再回到与姥姥曾经生活的地方,向老邻居一个一个打听,有几个老邻居也还真说出了徐兆玲来自安徽。“以前是好像听你家人说过。”

“不管父母是什么样子,哪怕他们有病,我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找到他们,帮助他们。”接受记者采访时,徐兆玲说,“就觉得,能再重逢一次,就算没有父母,有兄弟姐妹也很好,至少知道我的根在哪儿。”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娟安徽]

标签:徐兆玲 寻亲 女子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