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阜阳抗战老兵陈新民 弃农从军的烽火岁月


来源:颍州晚报

今年97岁高龄的陈新民老人,曾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四分校的学生。有些事情他永远都忘不掉,“我1940年进入抗大,1941年入党,党龄都七十多年了……”陈新民原籍宿县西二铺,小时候家里贫困。在这次战斗中,吕子荣阵亡,这件事给了陈新民很大的震动,他开始思索,是继续务农还是寻找另一条道路。

原标题:阜阳抗战老兵陈新民  忆一段学生往事

今年97岁高龄的陈新民老人,曾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四分校的学生。回首往事,他的学习生涯,与家国命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弃农从军

患有白内障多年,陈新民老人的双眼已经看不见。老人的听力也不好,颍州晚报记者在他的耳边大声喊,他才能听见。老人的腿脚不便,出门要坐轮椅。但是,有些事情他永远都忘不掉,“我1940年进入抗大,1941年入党,党龄都七十多年了……”

陈新民原籍宿县西二铺,小时候家里贫困。13岁时,他的父亲病故,母亲到城里当佣人,挣钱供他读高小。毕业后,他又读了两年私塾,然后回家务农。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烧杀淫掠,民不聊生”。后来,陈新民的小学老师吕子荣组织了西二铺抗日游击队。家国危亡之际,陈新民的生活也卷入了战争中。

1938年7月14日,有人报信说:一队日军向西二铺赶来,提醒这里的居民要多加留意。次日清晨,陈新民和乡亲们就听到阵阵炮声,游击队干部吕子荣组织反抗。“这可能是一队从西五铺撤走的日本败兵,前哨20人左右,还有一队骑兵。”

游击队的张廷俊带着30多名民兵在埋伏,从左边袭击日军。吕子荣、赵汇川带着30多人从右边夹击。打着打着,听到日军骑兵队杀来,两路人马不敢恋战,便往回撤。在吕圩孜庄,游击队民兵们又重创了日本军。

在这次战斗中,吕子荣阵亡,这件事给了陈新民很大的震动,他开始思索,是继续务农还是寻找另一条道路。

“后来,我又受到高小老师吕振球进步思想的影响,坚定了抗日救国的信念,决定弃农从军。”陈新民老人说。

1940年7月,他和同学薛占春被介绍进入抗大四分校学习。进入学校后,他的生活发生很大转变。

抗大四分校校长是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彭雪枫。“到了抗大,像投入母亲的怀抱,无比温暖,我被编入六连三排。”那时他们露天上课,学习政治军事,吃着高粱面就辣椒。

1941年4月14日,陈新民到现在还记得这一天,“经指导员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烽火岁月

送情报、探敌情、买军用品、护送军火……这些听起来像是影视剧中的情节,却是那个年代里学生们的生活常态。

“我发展了8名秘密武装骨干队员,他们之间互不发生横向联系,即使哪天见到了也不问彼此的姓名。任务一结束,各自回家生产。”发展武装队员时,陈新民先暗中瞄准对象,再分别进行教育。等他们有了一定的觉悟和革命要求后,就带着他们参加秘密活动。

夜间活动时,他们尤其小心谨慎,“穿灰色的衣服不容易被发现,有一次我从濉河北奔南来,路过一座桥时遇上敌人。因我穿着灰色的衣服,他们没发觉。我开火了,他们还找不到我,等他们还击时,我已经走远了。”

晚上路遇人时,陈新民不忙着发问,先是机智地探探对方的口气,判断其身份。“一般群众说话软,他们会问‘哪个’;要是对方不善,他们的话很硬:‘干什么的!’”从他们的口气中,陈新民就能决定是走还是打,掌握了主动权。

白天外出时,陈新民会化装一下确保安全。有时他是赶集的农民,破衣、破帽、旱烟袋,胳膊上还挎着篮子。有时,他又化装成商人,长袍礼帽,风度翩翩。

执行任务时外出就更要谨慎,“晚上有任务进村庄,要尽量放轻步子,一不能敲门,二不能让狗叫,还要会翻墙头,托门栓。不要说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免暴露行踪。”一次夜间下大雨,陈新民有事外出,母亲担心地问他到哪去,他说“到姐姐家去。”第二天,母亲从姐姐那里得知他并没有去,有些生气。“我跟她解释了她才放心。”而且,陈新民出门也经常变换路线,以免被人盯梢截击。

“我们不但有勇,还有智。勇者胜,怯者败,智者胜,愚者败。”回忆起那段斗争经历,陈新民很自豪。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宋吾能]

标签:陈新民 抗战 1941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