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聚焦工业突破 蚌埠构筑“千亿硅基”


来源:安徽日报

蚌埠市委、市政府集中精力、整合资源、聚合优势,践行一条符合蚌埠实际、具有蚌埠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战略谋划、深层思考、生动实践一目了然。■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亚洲最大玻璃装备制造集成商,在国内高端玻璃工程市场占有率、中国出口高端玻璃工程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原标题:聚焦工业突破蚌埠构筑“千亿硅基”

蚌埠市高度重视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将其作为转型升级的主要引擎、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明确“六个一”推进举措,着力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向“2020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迈进。

当众多城市开始将目光投向新兴产业的“蓝海”,蚌埠已将思考化为实践。

2011年,科学确定发展重点,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提出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元资金支持产业发展;

同样是这一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产业现实基础、比较优势和未来潜力,将“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特色、最具潜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举全市之力推电子信息“首位发展,率先崛起”;

……

如今,重读彼时的产业“棋局”,更显意味深长。

以龙子湖区为核心区域的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产业规模领先、产品层次高端、研发水平一流、链条日趋完善,2014年累计实现产值246亿元。硅基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60户,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显,发展路径越发明晰。

蚌埠市委、市政府集中精力、整合资源、聚合优势,践行一条符合蚌埠实际、具有蚌埠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战略谋划、深层思考、生动实践一目了然。

外力引进,本土培育,企业主体加速汇聚,逐步形成了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院为龙头,方兴科技、中航三鑫、晟光科技、中恒新材料等骨干企业为支撑的集聚态势,打造了以新型显示产业链、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和玻璃制品三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为主线,其它硅基材料和核心装备为补充的发展体系。

今年,安徽省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蚌埠基地顺利获批,成为了蚌埠进一步凝聚省、市合力,汇合多方资源要素,引领推动蚌埠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基地朝着“打造国内一流的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标稳步迈进。

一片玻璃厚度仅为0.2毫米,可以卷成令人惊叹的圆柱体。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超薄玻璃生产线,0.2毫米超薄玻璃批量下线,良品率高达90%。在连续突破国内电子玻璃生产极限后,这一超薄玻璃生产技术再次刷新纪录,打破国外垄断……

素有“玻璃城”之称的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历史由来已久。毗邻优质的石英砂基地,加之拥有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一批知名科研院所提供的科技创新储备,在中国凯盛集团、方兴科技、中航三鑫等骨干企业引领下,该市硅基新材料产业在近年实现快速发展,曾先后被国家部委授予玻璃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硅基新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等荣誉。

从多点开花到集聚增效,产业链日臻完善。“硅砂加工—高强度盖板玻璃、超薄玻璃基板—ITO导电玻璃—触摸屏—显示模组—终端应用产品”的电子信息显示产业链条,上、中、下游集聚中建材150t/d显示超薄基板、生产能力全球第一的华益公司年产4000万片ITO导电膜玻璃项目、产量世界第一的中恒新材料高纯电容氧化锆项目等;新能源领域,形成从“硅砂加工—太阳能玻璃制造—镀膜玻璃—薄膜电池组件—光伏工程”的太阳能电池产业链条;玻璃新材料领域,形成了从“硅砂加工—浮法玻璃—深加工玻璃(Low-E玻璃等)—下游应用产品(玻纤、玻璃微珠、玻璃器皿等)”的产业链条。

产业的蝶变,考量审时度势的敏锐,考验产业振兴的决心与魄力。

聚焦工业突破,冲刺第一方阵。今年,蚌埠市委召开十届十七次全体会议,深入贯彻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并通过《关于聚焦工业突破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的指导意见》,全力响应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部署,加速提升工业综合竞争力和带动力。会议提出要突出“集聚”, 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以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链条化为方向,努力把电子信息、硅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打造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个千亿产业。

立足自身特色和现有基础,如何加快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加快实施“六个一”工程,一个发展规划、一个招商计划、一个政策保障、一个智库支持、一个推进机制、一个目标管理,明确基地推进举措,紧抓规划引领、企业集聚、项目推进、技术攻关等关键环节,着力凝聚各方力量。

基地将以打造成为国内创新能力最强、产业规模较大、产品层次高端、产业链条完整,中国重要的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发展目标,聚焦新型显示、太阳能电池、特种玻璃制品、硅质粉体材料、核心装备五大领域,向2020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宏伟目标加速迈进。

千亿级硅基新材料——

勾勒崭新产业轮廓

从入围全省首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序列,到投资百亿、欲打造全国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蚌埠,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正以一场举全市之智之力打造千亿级硅基新材料产业的转型大潮,勾勒崭新产业轮廓。

观大局、察大势、谋大事,努力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

遇、实现新发展。蚌埠市委、市政府将培育壮大硅基新材

料产业作为发展的重大机遇、产业的强劲支撑,重

要的推进抓手,集中资源引导、整合财力扶

持、汇聚精力推进,锻造发展新引擎,

激活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蚌埠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实现由速度进位到总量进位、动态进位到静态进位、单项进位到整体进位的新跨越,工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呈现出速度加快、总量提升、位次前移、结构趋优的良好态势。

■今年蚌埠市委全委会首次以工业发展为主题,研究出台《关于聚焦工业突破冲刺第一方阵的指导意见》,整合政策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优先推进工业加快发展。

■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每年市级财政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保障硅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

■探索整合工业、自主创新等专项资金,搭建“1+2+N”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框架,扶持重点产业发展。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是新中国第一批成立的国家级综合性甲级科研设计单位,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0年加入中国建材集团,并改制成立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业务涉及材料、装备、新能源等众多领域,经营网络覆盖全球。作为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核心企业,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专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和孵化,倾力打造高科技产业中央应用研究院,建有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字号”创新平台,先后承担国家863、973、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多项,近年来重点打造了凯盛玻璃、凯盛材料、凯盛光伏、凯盛装备、凯盛工程五大业务平台,建设有国家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2014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1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安徽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国内最大的信息显示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下辖华益导电膜和中恒新材料两个核心平台公司。近年来,企业先后建设了130万片电容式触摸屏用导电膜玻璃、中小尺寸电容式触摸屏、柔性镀膜材料生产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实现了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整合,有效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实力。2014年,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亿元,净利润1.1亿元。

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信息显示超薄电子玻璃的科技型企业,建有1条日熔化量为150吨的电子信息显示超薄玻璃生产线。 2015年3月,生产线又突破了0.2mm规格超薄玻璃的极值,再次刷新了中国玻璃发展的历史新纪录,领跑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向。

北方通用电子集团安徽有限公司隶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半导体及混合集成电路、特种器件、传感器、电子模块、相关整机研发制造的科技型企业。企业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硅微惯性器件生产线将于今年10月份建成投产,有效填补我省微电子机械系统领域空白,支撑消费电子、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

■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亚洲最大玻璃装备制造集成商,在国内高端玻璃工程市场占有率、中国出口高端玻璃工程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中航三鑫太阳能光电玻璃有限公司——年产2400万平方米超白压延玻璃占全国产能8%左右,650t/d光伏玻璃生产线单体规模世界第一;

■安徽华益导电膜玻璃有限公司——年产4000万片ITO导电膜玻璃生产能力全球第一;

■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国玻璃行业批准建设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胡泓炜]

标签:硅基 蚌埠 硅砂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