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枞阳整建制划归铜陵尘埃落定 桐城派文化传承遇难题


来源:澎湃新闻

枞阳整建制划归铜陵尘埃落定 桐城派文化传承遇难题

安庆属传统城市,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的177年时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府,为全省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区划调整之前,安庆辖桐城、枞阳、宿松等11个县市区,数量上居全省第一,并代管皖河农场。全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2013年全市户籍总人口620万人。

和安庆相反,铜陵是一个新兴城市,其建市史尚不足60年。

1956年建市的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为建国后新兴工业城市。区划调整之前,铜陵仅辖一县三区、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仅74万。

和当下中国很多区域经济版图的分化一样,安庆和铜陵,安徽南部这两座城市几十年来的发展态势不断演变,安庆式微、铜陵坐大的格局也渐趋成型。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芜湖GDP总量首超安庆,位居安徽全省第二。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间,芜湖GDP年均增幅达到15.9%,而安庆则仅为12.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被芜湖赶超的这一年,安庆GDP增速更是跌到了谷底,成全省倒数第二。

安徽省城市研究中心课题组2011年底发布的《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研究》显示,安庆在9市排名中仅列倒数第二。

与安庆下滑的经济排名相对应的是,铜陵近年来则发展得颇为顺遂。

2013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279亿元增加到610亿元,财政收入由50亿元增加到127亿元,分别增加1.2倍和1.5倍。

2012年铜陵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83000元和17000元,是2007年的2.1倍和2.5倍。5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8亿元,是2007年之前历年投资总和的3.2倍。

虽然到2013年铜陵的GDP总量仍不足安庆的一半,但其人均GDP却已超过安庆的3倍,位列安徽全省第一,甚至与上海的平均水平不相上下。

最近两年,在新主政者的带领下,安庆各项经济指标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2014年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但大的竞争格局已然形成,安庆想要彻底改变并非易事:2014年安庆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仍低于铜陵0.5个百分点。

在安庆和铜陵经济地位此消彼长的时空背景下,铜陵提出针对枞阳的区划调整要求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铜陵智库公开发声,安庆订立规划应对

事实上,对铜陵来说,“跨江发展”和“调整区划”基本上是一回事:“调整区划”是铜陵实现“跨江发展”的必要手段,“跨江发展”则是“调整区划”的直接目的。 视觉中国图

对于区划调整诉求,铜陵的作法是,由具有一定民间与学术身份的政协和智囊组织先行发声。

枞阳地处安庆东北,与铜陵隔江相望,划自原桐城县东、南乡,1949年2月设县。全县现辖22个乡镇,面积1800平方公里,人口96万。

2012年2月,民革安徽省委员会在该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加快我省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发言提到,扩大中心城市规模,铜陵、池州合并,设立铜陵市,枞阳县东部划入铜陵市,设陈瑶湖区。

2013年11月,《陕西行政学院学报》又发表了一篇题为《铜陵市实施跨江发展战略思考》的论文。论文作者所在单位,是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和中共铜陵市委政策研究室。

相较于“调整区划”,“跨江发展”的说法在字面上要更为和缓。

事实上,对铜陵来说,“跨江发展”和“调整区划”基本上是一回事:“调整区划”是铜陵实现“跨江发展”的必要手段,“跨江发展”则是“调整区划”的直接目的。

[责任编辑:康鹏飞]

标签:铜陵 文化 桐城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